参考新闻网2月19日报道,
美国《外交》双月刊发表了3/4月号(提前发表)文章《战争打不起来》,作者是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作者认为,在他所谓的“受控战略竞争”基础上建立中美联合框架,可以降低竞争升级为公开冲突的风险。全文摘录如下:
今天,华盛顿和北京的官员在许多问题上意见不一,但有一点是一致的:两国之间的较量将在20世纪20年代进入决定性阶段。无论双方实施什么战略,无论发生什么情况,美中之间的紧张关系都会日益加剧,竞争加剧,这是必然的。然而,战争不是不可避免的。两国仍有可能建立屏障来预防灾难:建立一个我称之为“受控战略竞争”的联合框架,可以降低竞争升级为公开冲突的风险。
受控的战略竞争将涉及对每个国家的安全政策和行为设置一些严格的限制,但它将允许外交、经济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和开放的竞争。这也将使华盛顿和北京有可能通过双边安排和多边论坛在某些领域进行合作。虽然这样一个框架很难构建,但仍然有可能这样做,其他选择很可能是灾难性的。
在美国,很少有人关注中国大战略的国内政治经济驱动因素、战略内容以及近几十年来中国实施战略的方式。华盛顿一直在讨论美国应该做什么,而没有考虑任何具体的行动方针是否可能导致中国战略路线的真正改变。
中国对拜登政府帮助美国从自伤中恢复的能力持谨慎态度。北京见证了华盛顿从政治、经济和安全灾难中恢复过来。然而,中国仍然认为,美国政治固有的分裂性质将使新政府不可能为其可能制定的任何连贯的中国战略争取支持。
美中战略目标冲突严重,两国关系竞争异常激烈。中国将寻求在不引发与华盛顿及其盟友直接冲突的情况下,获得对美国的全球经济优势和地区军事优势。最重要的是,中国寻求逐步使多边体系更加符合其国家利益和价值观。
然而,现在向接受中国主导的国际秩序逐步和平过渡的可能性似乎比几年前小得多。拜登政府计划在国内重建美国国力的基本面,在海外重建美国联盟,拒绝简单地恢复与中国早期的战略接触,这表明这种竞争将继续下去,尽管美中在一些具体领域的合作缓解了这种竞争。
因此,对于华盛顿和北京来说,问题是他们是否能够在商定的范围内进行这样高水平的战略竞争,以降低危机、冲突和战争的风险。
受控战略竞争的概念是基于对全球秩序非常现实的看法。这种观点认识到,各国将通过建立对自己有利的力量平衡来继续寻求安全,同时认识到,当它们这样做时,可能会给其他国家造成安全困难,这些国家的根本利益可能因其行动而被削弱。在这种情况下,诀窍是通过共同制定有限数量的行为规则来帮助防止战争,从而减少双方面临的风险。
建立这样一个框架的第一步是确定双方必须立即采取的几个步骤,以便进行实质性对话,并确定双方(和美国盟友)必须遵守的有限数量的严格限制。例如,华盛顿必须再次严格遵守“一个中国”的政策。
如果双方都能就这些协议达成一致,那么一方必须接受另一方仍会尽量发挥优势,同时避免突破限制。华盛顿和北京将继续在世界各个地区争夺战略和经济影响力。他们将继续寻求平等进入对方市场的机会,并在这种机会被拒绝时采取报复措施。它们仍将在外国投资市场、技术市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竞争。他们很可能会发起一场全球人心大赛。华盛顿强调民主、开放经济和人权的重要性,北京则强调“中国发展模式”。
然而,即使竞争加剧,两国在一些关键领域仍有合作空间。除了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两国还可以进行双边核军备控制谈判,并努力就人工智能可接受的军事应用达成协议。他们可以在朝鲜核裁军和防止伊朗获得核武器方面进行合作。他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建立互信。他们可以共同努力改善全球金融稳定,特别是同意重新安排受到新型肺炎疫情重创的发展中国家的债务。他们还可以共同建立一个更好的系统,在发展中国家分发新冠疫苗。
单子没完没了。但所有这些事情的战略逻辑都是一样的:对两国来说,在一个有控制的竞争的共同框架内行动比完全没有规则要好。这个框架需要由拜登任命并信任的高级代表和中国领导人任命的中方代表协商同意;只有这种直接的高层管道才能导致双方都遵守严格限制的秘密理解。在违反限制的情况下,这两个人也将成为接触点,他们也是控制任何此类违反后果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有最低水平的战略互信。
美国和中国目前都在寻求在未来危险的十年控制两国关系的解决方案。残酷的事实是,除非双方就控制条件达成基本一致,否则任何关系都无法控制。
如果美国和中国就这样一个联合战略框架达成一致,衡量成功的标准是什么?也许最重要的成功标志是两国通过公开和积极的行动,努力争取全球支持各自系统提供的思想、价值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很多人会为成功而奋斗,但失败是无人认领的。有控制的战略竞争会凸显这两个大国的优势,考验它们的弱点。
相关建议:
当拜登谈到“中国的统一”时,美国鹰派很不高兴
拜登正式就任美国总统近一个月,他所领导的政府的对华政策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当地时间2月16日晚,拜登在威斯康星州最大城市密尔沃基,参加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市政厅》节目(CNN Town Hall)的一场特别活动,大聊特聊了其执政理念,期间也谈及了中国。
活动中,拜登同其他美国政客一样,继续对新疆、香港和台湾等涉华议题指手画脚。但值得注意的是,他讲话中的“对华强硬态度”在某一瞬间稍稍“一泄气”,美国国内的对华鹰派和保守派媒体就纷纷瞅准时机扑上来“撕咬”拜登。
目前,虽然拜登政府疲于应对国内防疫工作,但同时也在加紧对华战略的布局。有美媒观察后就发现,拜登已经组建了一支“态度强硬的中国政策团队”,但实际路线却并不明朗。
福克斯新闻网报道截图
当天的活动中,拜登在CNN知名主播安德森·库珀(Anderson Cooper)的提问之下,就疫情、疫苗、前任总统特朗普等众多热点问题展开论述。而在外交层面,中国依旧是这场访谈中绕不开的话题。
主持人库珀谈到,中美两国领导人前不久刚刚通了电话,而拜登则在接下话茬后再一次拿新疆、香港和台湾问题说事,宣称他作为美国总统必须“捍卫人权”。
同时,拜登还透露,了解中国历史的人就会知道,当中国国内没有完成统一的时候,这个国家时常遭受到来自外部势力的欺辱。他向主持人库珀表示,中国的立场很明确,必须有一个“统一的中国”,并且对方正是基于此来行事的。
“任何一位美国总统,如果不能体现美国的价值观,就不能长久地坐在这个位置上。因此,我不会很‘公然地’反对中方在香港的做法,在新疆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在台湾议题上试图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处理问题。”
拜登还说道:“就文化上而言,每个国家都应该遵循不同的准则。而我的意思是,当我还是副总统时,就曾去过中国访问,我非常了解中国。”
CNN视频截图
拜登说出这一席话之后,在美国国内立刻引起了巨大反应。保守派媒体福克斯新闻网就发表文章指出,他在谈论中国时的那一番“不同准则论”引发了巨大争议。
而许多拜登的批评者发表指责言论,声称他是在“淡化香港和新疆的局势”。像是前总统特朗普的战略顾问鲍里斯·艾普斯泰恩(Boris Epshteyn)就认为,拜登的这番涉华言论是“可怕的”(horrible)。
福克斯新闻网也在此问题上“煽风点火”,竟还援引英国广播公司(BBC)近期的涉疆调查报道作为依据,污蔑中方在新疆“侵犯了维吾尔人的人权”。然而,近期BBC的一系列涉华报道均是彻头彻尾的假新闻。对此,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也已出手,不允许BBC世界新闻台继续在中国境内落地,对其新一年度落地申请不予受理。
福克斯新闻网还称,它们希望白宫方面对此作出回应,但目前还没有收到回复。不过,拜登的核心幕僚圈已公开在涉疆问题上发出了“反对声音”。
比如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上个月曾声称,美国应该准备行动并付出代价,以应对中国在处理新疆、香港和台湾事务中所展现出的威胁。
而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本月早些时候则声称,他在与中方官员通电话时,也谈到了涉疆涉港等问题。
据CNN、路透社等外媒报道,就在2月10日,拜登在访问五角大楼时宣布,美国国防部已成立了一个新的“中国工作组”,并由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Lloyd Austin)牵头,以应对所谓的“中国挑战”。
此外,美媒彭博社2月17日还撰文分析称,拜登正在不断填充人员,组建了一支“态度强硬的中国政策团队”,从这些人以往的文章和演讲来观察,与特朗普时期显现的对华强硬态度一致。这进一步证明,新一届美国政府不会回归早先的“和解时代”。
彭博社报道截图
不过,彭博社也同时指出,拜登政府是否会真的对华采取强硬路线,目前并不明朗,因为其政府团队中的许多官员在奥巴马时期,都致力于与中国建立密切、友好的关系。
2月8日,对于拜登近期表示美国并不想同中国发生冲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称:“中方致力于同美方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关系,同时将继续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双方应相向而行,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