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记者任飞
但白酒公司业绩“长虹”却有很多落伍者,尤其是非白酒公司。
青青稞酒(002646,SZ;之前收盘价为13.75元),前期亏损1.1亿至1.3亿元,是公布了葡萄酒企业2020年年报预测的上市公司之一,并未特别警告公司业绩走低。其控股股东华师投资于2019年相继减持股份。短短一年多时间,先后减持2300多万股,占流通a股的5.08%。
2月19日晚,青青稞酒发布了两项与减持相关的公告。绿青稞酒表示,此次减持计划是由于华视的投资和资金需求,公司也将调整主营业务重点,向“白酒”转型。
据部分投资专业人士分析,突破白酒的竞争格局应该从白酒的特色细分入手,但仍处于围剿趋势。在投资特色白酒的轨道上,仍然存在受众范围窄、价格优势不明显等不足。
杨静地图制图
副主席减持了21800股
关于“非酒不盈利”的问题,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观点明显不同。专注于突破轨迹的股权投资者认为白酒轨迹接近红海,而公募基金经理依然“抱团”。但在业绩压力的背景下,投资界的共识似乎是“用脚投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月19日青青稞酒涨停,但控股股东华师投资宣布减持股份。根据公告信息,华师投资拟在公告披露日起15个交易日后6个月内集中竞价减持青青酒业股份,占总股本的2.02%(含集中竞价买入的股份)。
据悉,这是华视投资两年来抛出的第五个大规模减持计划。根据之前的财务报告,华视投资于2019年第二季度开始减持,减持2.95亿股,占流通a股的65.55%,随后在2020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和第三季度录得减持。根据计划减持方案,华视投资持股数量将降至2.55亿股,持股比例降至58.69%以下。
至于减持的原因,青青酒业表示,这属于华视投资自身的运营和资金需求。但实际上,2019年青青白酒的业绩缩水了。当时第一季度净利润录得4800万元,同比下降44.02%;之后公司净利润增速持续疲软,从2020年开始连续季度亏损。根据2020年年报业绩预测,青青稞酒第一年年报预计亏损1.1-1.3亿元。
据深湾行业统计,在现有的白酒上市公司中,已有23家披露了2020年年报的业绩预测。其中白酒公司和啤酒都是盈利的,有的白酒公司有“预增”的预测类型;在特酒类中,葡萄酒、黄酒等酒类企业表现参差不齐,青青稞酒的预亏额度在所有非特警酒类企业中仍是较大的。
但是,有大股东的趋势确实有些脆弱。不仅华视投资一再减少,连公司高管也开始减持。青青稞酒2月4日宣布,副董事长郭2月2日减持2.18万股,占总股本的0.0049%,尚未跻身前十大流通股股东。
该公司计划进入白酒行业
其实青青稞酒并不是不知道性能差的原因。该公司回应称,将调整战略重点,聚焦白酒。曾经红极一时的海南椰子岛也努力抓住了这次机会
目前仍处于围剿之中,在投资特产酒轨道上仍存在受众范围窄、价格优势不明显等不足。特别是在白酒文化占据核心地位的中国,白酒企业已经开始高端布局,瞄准新的红利。但由于受众覆盖的地域限制,一些速写类的特供酒和饮品一直未能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南岳经济研究所所长周殿斌告诉记者,相对于“酒和酒夜光杯”这种年轻的小资风格,“酒追快感,常恨少”的传统文化,目前仍是主流,投资者无法押注于缺乏商业基础的小众题材,无法与茅台为首的高端白酒的稀缺性价值相提并论。“所以‘非白酒’企业的投融资往往是浅尝辄止。即使是投资于企业,也往往被投资者接受。”
即使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白酒消费的新趋势似乎也遵循着白酒的深度商业模式,尤其是在白酒文化和商业IP的塑造上,“新型白酒”往往被资本所包围。去年,“新酒”品牌,包括姜、顾开山和顾,经常获得资金,以新的口味、场景和审美捕捉消费者,但很少有“非酒”企业有惊人的产品。
绿色青稞酒是我国青稞酒行业的龙头企业,受疫情影响或阻碍产品的营销推广。但从公司业务核心的调整来看,白酒业务似乎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并不难。目前,大麦酒业务占其主营业务的90%,除其他业务和葡萄酒外,其他品牌的葡萄酒仅占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