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茅台的“白酒院士”问题继续受到关注。2月18日下午,中国工程院宣布,茅台集团首席工程师王力仍处于当地科协推荐公示阶段,尚未成为中国工程院2021院士增选有效人选。
此前,中国科协回应南方记者称已介入了解此事。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强调,王力是贵州省科协推荐的人选,“与中国科协向工程院提交的名单相去甚远”。
杜南记者注意到,根据行业杂志《酿酒》的文章,王力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专业。毕业后,她为了爱情加入茅台。入职时“没尝过酒”,考了半年白酒评委。根据陕西科技大学官网文章,王力的老公是茅台物流的董事长。
为了爱加盟茅台,她老公曾经是茅台物流的董事长
2月17日,贵州茅台微信官方账号发布消息称,茅台集团总工程师兼首席质量官王力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引发热议。
南方记者注意到,早在2月9日,据中国科协官网消息,2021年2月8日,贵州省在贵州省科协召开了中国工程院选人评议会。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贵州省科协副主席宋宝安及相关领域的12名专家对考生情况进行了讨论,并积极为考生修改完善材料和后续申请提出建议。
据茅台官网文章,49岁的王力自1994年开始工作,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白酒评委、国家酿酒高级品酒评委等荣誉称号。主持并组织了“茅台酒风味物质研究”、“原料及器具食品安全指标分析方法的发展”、“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白酒行业的应用”等十余个项目。
据CNKI报道,从2001年至今,王力发表了包括《酱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代谢产平台的研究进展》在内的105篇论文,其中一篇是独立署名的,其余为联合署名。
南方记者注意到,黑龙江省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标准化协会主办的《酿酒》期刊在2016年7月的一次专访中披露了王力的早期经历。名为《中国白酒青年专家》的采访文章提到,1994年7月,因为爱情,大学刚毕业的王力从西北到贵州加入茅台。
杜南记者搜索公共信息,注意到王莉毕业于陕西科技大学食品专业,她和丈夫是校友。学校官网显示,2018年3月,王丽夫妇回校捐款。当时大学官网发表文章称,“90级食品专业校友、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力,92级仪器校友、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本才回到母校,将个人珍藏的巴拿马金奖90周年茅台酒捐赠给博物馆。多年来,夫妻俩一直关心母校和学校的发展。”
入职“我没尝过酒”,考了半年白酒评委
根据《酿酒》期刊文章,王力从陕西科技大学毕业后进入茅台做科研人员,然后经历了从科研人员、技术人员、技术高管到公司高管的路径。
《酿酒》期刊采访披露“在工作的最初几年,王力没有品味
据媒体报道,2000年12月,王力出任贵州茅台董事。2005年,任贵州茅台科技中心副主任;2010年晋升为贵州茅台副总工程师,2014年起担任贵州茅台总工程师,2015年7月担任公司副总经理。2017年2月14日,贵州茅台发行《贵州茅台关于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辞职的公告》,王力因工作变动辞去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董事会战略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职务。此后,2017年10月,茅台集团任命包括王力在内的7人担任首席质量官。她在茅台工作了27年。
作为品酒专家,
之外,王莉屡以茅台技术高管亮相。中国知网论文显示,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茅台酒”、“酱香型白酒”、“酿酒高粱”等。《酿酒》期刊专访披露,王莉对茅台主要贡献包括感官品评、白酒风味分析、企业品控方面。茅台官网文章称,王莉主持、组织“茅台酒风味物质研究”、“原料及器具中食品安全指标分析方法的开发”、“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白酒行业的应用”等十余个项目,主持参与编写了多项企业技术标准,包括《酱香型白酒》《白酒企业良好生产规范》国家标准。
据茅台官网公布王莉的多项荣誉称号显示,2015年,王莉入选贵州省年度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2018年12月,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共同组织的轻工“大国工匠”评选中,王莉获授轻工“大国工匠”称号。2016年3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王莉技能大师工作室”揭牌。进入2020年,茅台官网关于王莉公开报道更新较此前密集。
新华社评论:推荐增补院士不能有“小算盘”
贵州茅台发布消息称王莉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后,该消息迅速引发网友热议。对于此事,有网友联想至十年前备受争议的“烟草院士”——公开报道显示,2011年,前烟草行业专家谢剑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引发巨大争议,当时百位院士请求重审当选院士资格。名单公示后,有网友调侃王莉为“白酒院士”。
2月18日上午,贵州科协回应此事称,相关评选符合法定流程,并称当事人王莉“完全有这个条件”。
2月18日下午,中国工程院对外回应称,王莉尚处于地方科协推荐公示阶段,还不是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中国工程院将继续关注相关情况。
18日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有关负责人回应南都记者称,正向贵州科协了解相关推荐人员的情况。其强调,引发网络争议的名单尚在地方公示流程中。
当天下午,新华社就此事发表评论称,推荐增补院士要专业规范,不能有“小算盘”。评论文章称,“前些年,个别地方的推荐环节曾出现行政化、利益化的苗头。比如,有学者吐槽‘一些有能力、真正钻研学问的人如果不会搞关系,有时连被推荐的资格也没有’;比如,一些地方官员没有过硬科研成果,出现在推荐名单之中。”
上述评论认为,“两院”院士增选事关重大,地方推荐环节必须专业、规范,不能掺杂学术以外的复杂利益考量和“小算盘”。要以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规范开展推荐工作,让作风正派、真正有科学精神和学术贡献的人获得被认可的机会。
采写:南都记者 黄驰波 实习生 周灵茜 符彩莉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相关新闻:
央媒:茅台女总工入围院士候选人?当慎之又慎!
近日,据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网站消息,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王莉,由贵州省科协推荐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消息一出,人们便将此事联系到多年前的“烟草院士”争议,甚至调侃其为“白酒院士”。
院士是我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称号。被推荐者都是对推动国家和社会科技进步有建树的科技工作者。而酿酒行业本身就存在争议,世界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曾明确表示,任何剂量的酒精都对健康有害。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敦促各国政府采取限制酒精的措施,因为酒精不仅有害身体,还会引发暴力和精神问题。推荐致力于研究“酿酒”技术的研究人员评选院士,很难代表“科技兴国”的战略方向,同时也会引起人们对社会科研方向和院士推荐、评选标准的质疑。
另一方面,茅台集团是著名酿酒企业,市场地位高,在贵州连续3年纳税第一。在此背景下,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由贵州省科协推荐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也是一个容易引发议论的焦点,推选有没有被科研成果之外的市场因素影响?倘若当选,最大得益者是不是其供职的酿酒企业?
凡此种种疑问,都需要直接面对,相关各方应当慎之又慎!(央广网评论员 龙明洁)
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
2月17日,贵州茅台在官方公众号上发布消息称,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王莉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
新京报记者从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官方渠道了解到,包括王莉在内的候选人名单,于2月8日举行的2021年贵州省推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评审会上确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省科协副主席宋宝安及相关领域共12名专家组成的推选专家委员会参与评审。
评选材料审核组审核的材料包含重要科技奖项、发明专利、论文著作、工程设计等方面的重要成果。经审核后拟推选包括王莉在内的4人进入候选人名单。
需要指出的是,进入候选人名单并不意味着入选。候选人还需要修改完善材料和做好后续申报工作。
白酒行业作为贵州省近年来重点关注的行业之一,王莉作为该省白酒行业的技术领军者获得此次推荐,自2020年年末便已有端倪。2020年11月末,贵州省公布第9批省管专家建议人选名单,整份名单共99人,王莉名列其中。
2021年2月4日,根据贵州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王莉获颁“贵州省省级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又称“优才卡”)。据悉,“贵州省省级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是贵州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贵州省“优才卡”制度实施办法(试行)》设立,首批发放对象主要是“两院”院士、国家级人才计划项目入选者或有关奖项获得者、贵州省核心专家。
从贵州茅台公示的消息来看,王莉作为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入选中国酒业大师、首席白酒品酒师、中国评酒大师。在贵州茅台集团官方网站展示的9名核心管理层人员,王莉也位列其中。
茅台搞酒专家成院士候选人比较牵强
据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网站消息,2021年贵州省推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评审会近日在省科协召开。经专家评审,贵州省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领导小组审定,茅台集团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王莉,由贵州省科协推荐入围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2月16日 澎湃新闻)
资料显示,被推为院士候选人的王莉主持并参与了多项重要科研项目,获得了多项国家级、行业和贵州省级奖项。2019年3月,以其名命名的“王莉技能大师工作室”还在茅台集团总部揭牌,这是贵州省迄今为止、唯一一家白酒品评勾调方面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很显然,在贵州、在茅台行业,王莉已经是酿酒大师,是品酒专家,但是当一个搞酒专家被推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时,人们还是感到莫名惊诧。人们不禁要问:搞发酵研究当选科学院士有这个必要吗?
造酒的候选院士突破了人们的惯常思维。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说来,多是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院士当选条件颇为苛刻,当选人必须“具备重大工程建设管理经验、国家科技布局与战略管理经验”。比如两弹一星、医学生物、电子等高科技。正因为如此,在老百姓眼里,能成为院士是很神圣、很了不起的。事实上,中国工程院章程规定:中国工程院院士由选举产生,应具有很高的工程科学技术水平和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声誉,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作出贡献或在促进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国际交往方面有重要作用的外国籍专家、学者。这样说来,品酒、酿酒虽然也关涉民生,但饮酒毕竟不是国家科技战略布局的急需内容,也不是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因此,造酒候选院士还是显得比较牵强。
其实,每次的增选院士,总引起一些争议。从院士制度实行以来,人们对院士的评选诟病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质疑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官员和老总要角逐“院士”头衔,院士几近成了政府官员和央企高管的“俱乐部”;二是院士笼罩着政治光环,不少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不是科学家,而是一种荣誉与待遇;三是一些单位和个人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渠道进行不正当的活动,为被提名人进行“助选”或“拉票”,有的院士所在单位还通过行政干预手段向院士提出不正当要求。应该说,近年来,在日益高涨的争议声中,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有了很大改进,院士增选工作正日走向纯净、严肃的氛围。
斯文最怕扫地,科学必须有一点含金量。从某种意义上说,院士就是科学家,我们希望院士的评选要聚焦那些最尖端最具有创新意义的科研领域,像品酒专家还是暂缓为好。这绝不行业歧视,而是不太急需。